北京市少年宫是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坐落在景山公园北面,原是皇家园林的古建筑群,占地5万平方米
1954年
在北京市市长彭真的批示下,寿皇殿辟为北京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
1956年
北京市少年宫正式成立
2000年
北京市少年宫、北京市青少年科技馆合并,成立了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2004年
市政府决定在龙潭湖畔建设一座新的学生活动中心
2005年
市教委确认北京市少年宫将从景山公园搬离
2007年
少年宫新址破土动工
今晨6点,北京市少年宫的北门缓缓开启。这也是这座从1956年就被改造为少年宫的古老建筑,最后一次为孩子们敞开大门。
记者从少年宫了解到,今天,少年宫老址的课程将全部结束,搬迁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下学期孩子们将在少年宫新址开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听说少年宫即将搬迁,往届学员也相约再次故地重游,回顾当年在这里学习的情景。
红墙、古树、雕塑,曾经的寿皇殿、后来的北京市少年宫,是好几代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56年前的少年宫结业证,一直被陶毅老人郑重地放置在文件夹内,字迹依然清晰。10月31日,她和其他二十位曾经的学员相聚在少年宫。“想回来看看,哪怕只是听大家说说以前的故事也好。”老人说。
家长
“以后想在皇宫里跳舞画画 没机会了”
今天是周日,一如过去近60年的时间一样,坐落于景山公园寿皇殿的北京市少年宫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从昨天开始,少年宫的很多课程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围棋等兴趣班甚至在周六就完成了在老址的课程。
上午8点,孩子们陆续来这里上最后一课。写着“北京市少年宫”6个字的影壁前、在少先队的雕塑以及金黄的银杏树下,总能看到家长拿着相机给孩子们拍照留念。
“在这儿学了3年,每天看着她从那扇红色的大门进去,在红墙金瓦的配殿里跳舞就觉得特别自豪。虽说搬迁后肯定环境更好,但总有些不舍。”家长宋女士说。“以后想要在皇宫里跳舞画画,可就没机会了。”家长刘先生轻叹。
让家长们留恋的还有少年宫内的草地。“全东城,就这么一块天然草坪能让孩子来踢球。”家长们呼吁保留这块草地。
老师
是否留教未定 何时开课不好说
搬到新址后,因场地原因,体育兴趣班中的篮球和足球课程或将面临变动。昨天下午,正在上课的篮球教练郭老师告诉记者,“下学期应该不开篮球课了,就连我会不会继续在这里都不清楚。也许今天就是我和孩子们的最后一堂课了。”
尹志义从1985年开始担任北京市少年宫足球教练。昨天下午的课程结束后,看着空荡荡的球场,尹教练显得有些落寞。因为要搬迁,再加上很多孩子要比赛,所以上课的就这么十几个孩子,这两周来上课的学生更是少了很多。
尹教练还记得1986年的盛况,“当时我们招一个少儿足球班,一下子来了300多个孩子,挑都挑不过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踢球的孩子就逐渐减少了。”
昨天下午,尹教练接到通知,足球课还在这里上,下周一还要竞聘教练,“但竞聘完了什么时候开课却还不好说。”
追问
就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今天上午少年宫家长咨询处做出了回应。
1
搬家后原来的教师如何安排?
少年宫家长接待咨询室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主要工作是搬迁,关于老师去留问题并没有确定的方案,要等到搬迁结束才知道。
2
管理层是否变动?
是否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工作人员证实会面临领导层变动,但变化后是否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则暂不可知。
3
搬家要多长时间,课程中断多久?
记者了解到,这次搬家将持续2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到明年1月份才能完成。
4
哪些课程有变动?
工作人员表示,新址都是室内场地,无法满足学习篮球和足球的需求,足球和篮球没有办法开班了,但其他课程变动不大,具体课程安排的细节要等到1月份招生简章出来之后才能确定。
游故地
带来老报纸 旧照片中寻回忆
1956年,陶毅老人考进了北京市少年宫绘画组,成为了少年宫的第一届学员。这次回访少年宫的老人,大部分也都是1966年前的绘画班学员。
位于寿皇殿东侧的小配殿是当年陶毅老人学画的地方。老人透过玻璃望进去,依然能够回忆起原来学画的情景。
解景开是少年宫国画组的老学员,这次他还专门带了一张1964年8月21日出版的《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就是包括他在内的部分少年宫学员和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孩子在鹫峰参加夏令营的活动。
那次活动的合影,老人一直保留着。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老人依然能从黑白色的照片中找出记忆中熟悉的影子。
忆往昔
择优才能进 和主席女儿是同窗
在这些老人的眼中,当年能成为少年宫的一员,是一件极其值得骄傲的事情。金石书法班的老学员张云新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进入少年宫,大部分还是由学校推荐,“能来的都是名列前茅的学生,甚至在少年宫还有淘汰制度。”这些优秀的孩子还时常接见外宾。
64岁的王桂云老人在这些老学员中属于“年轻人”。她从十岁开始,在少年宫学了六年的画。“那个时候正值美越战争,我们学画的时候带有很大的政治色彩,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抗美援越的宣传画。”王桂云告诉记者。
而让陶毅老人难忘的,还有一件事。“当年少年宫给每一个学员配上一个小柜子,上面写明自己和家长的姓名。但班上有一个女孩儿的柜子却只有自己的名字。她就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陶毅老人说,当年主席的女儿不怎么说话、喜欢穿一件蓝色军衣,“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学画,每天放了学也一样走路回家,只不过后面有一个年轻的警卫员远远地跟着罢了。”
谈影响
老师的教诲 促成少年梦想
当时年少青葱,现在已然苍苍白发,但近60年的光阴却依然没有磨灭这些老学员们对于少年宫的情感。
陶毅后来从事法律工作,但她说,“当年在少年宫学画的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
“自己走自己的路,这是当年少年宫的老师教给我的。”同样是少年宫第一批学员的何扬延续了少年时代的梦想继续画画,并且和妻子开办了一所现代绘画馆,这也是我国第一批私人博物馆。
“哪怕少年宫搬走了,可这块地方还在,当时求学的殿堂还在,大家对于少年宫的情怀还在。”
来自:大众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