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嘉陵江水,流至仪陇县新政镇,在离堆的作用下,忽然转身向南奔流而去,自然造化出一个拐点。新政这座小镇也如嘉陵江水,用10年时间书写出发展的拐点和传奇。
2003年7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仪陇县政府驻地迁址新政镇;2005年9月29日,仪陇新县城正式搬迁。10年,一个地处嘉陵江边的偏远小镇,处处跳动着一座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的韵律;10年,仪陇县委、县政府带领德乡儿女,用如椽之笔书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10年,新县城人口从2万增至12万;10年,百万人民见证了新仪陇一轮又一轮的跨越发展;10年,仪陇这座在江畔崛起的新城后来居上,先后荣获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和“中国十佳宜居县”等诸多殊誉。
□田越 余剑 图片由仪陇县委宣传部提供
十年耕耘 嘉陵江边崛起一座新城
今年8月,划了一辈子渡船的刘昌美“下岗”了。“失业”后的刘昌美不仅没有一点点的失落感,反而“打心眼里高兴”。
奔腾的嘉陵江水将仪陇县城与河西片区“一分为二”。长久以来,渡船成为当地老百姓往返嘉陵江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随着新政嘉陵江大桥、嘉陵江二桥陆续建成,一艘艘渡船退出了历史舞台。8月,距离嘉陵江二桥百米远处的大梯子渡口,最后一名摆渡者刘昌美结束了大半辈子的摆渡生涯。今年60岁的刘昌美,16岁开始在大梯子渡口摆渡谋生,那时没有过江大桥,往返新政镇和度门镇、光华乡之间的乘客只能乘船渡江。最兴盛时,有20多艘渡船在江上穿梭。
“下岗”后的刘昌美,看到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离堆公园、沿江河滩湿地公园等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他准备把渡船改造成观光游船。
“仪陇新县城从开始建设起,锁定的目标就是打造‘生态自然、宜居宜业的现代山水园林县城’。”仪陇县委书记陈科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仪陇新县城建设坚持“高起点编制、前瞻性规划、阶段性实施、全方位推进”的思路,坚持把城市总体规划纳入“21世纪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的大视野中来谋划,不仅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的专家完成了18.6平方公里的总规、9平方公里的控规,以及城市风貌、绿地系统、城市亮化、商业网点、环境保护、交通及消防等专项规划。专家们按照“以江为轴,跨江西进,拥江发展,全域统筹”的战略思路,把“新县城的山、嘉陵江的水、城市中的绿”作为现代化城市打造的主心骨,在“显山、露水、增绿、添景、见秀”方面做足文章,完美体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中有水,水在城中。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体现城市个性和时代特点,还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仪陇新县城从办公、商住、商贸的功能分区,从基础配套设施、新老城区节点改造,到重点地段开发高层标志性建筑,从川北民居风格建筑群到商住小区的都市风情,规划都落实到每个地块、每栋建筑。
3年出形象,5年成规模,10年铸精品。10年时间,仪陇新县城累计完成投资70余亿元,建成城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增加到1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70余公里、铺设地下管网450余公里、城市箱涵7公里,建成防洪堤5.38公里,一座现代山水园林城市初具规模,“八纵九横”的城市骨架和“一环两片三轴四组团”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12大公园 让群众出门见绿
今年63岁的张明成家住仪陇新县城六一还房小区,他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惬意,因为走出家门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小东山公园。现在,每天逛公园成了张明成的“必修课”。
现在的新县城居民,人人都享受着张明成的待遇,出门500米内有公园。出门见绿,让10多万居民感受着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自从县城搬迁以来,按照“显山、露水、增绿、添景、见秀”的思路,仪陇共规划建设城市公园12个。目前,已经建成离堆、金鱼塘、小东山、金鱼山、河滩湿地共5个公园,占地2000余亩的金松湖公园建设也已经启动。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仪陇建成绿地面积已经达到了473.4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1.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4%。
为了给老百姓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仪陇坚持按照“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中”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形成了以小东山、金鱼山、河滩湿地公园为轴心,以景观带和城市园林为框架,以园林绿化、广场绿化、街道绿化为组团,点、线、面浑然一体的绿化体系。
生态优势,能够产生巨大的吸附效应,让仪陇这座天人合一的深绿之城成为回归自然的心灵家园。漆二虎曾经是仪陇县城搬迁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在他的记忆中,仪陇人至今经历过两次搬迁潮,第一次是仪陇县城搬迁时,一些人因为对新县城能否建成持怀疑态度,在搬家时,直接搬到了南充市。如今,随着新县城人居环境的改善,不少人又开始将家从南充搬往新县城。
生态优势,还能上演逆势增长的地产奇迹,也能带动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让仪陇这座新县城人气渐佳,商机愈浓。“兔香苑”是其中的一例,但绝不是孤例。有浓郁汉唐气息的兔餐饮文化特色街区“兔香苑”,与成都宽窄巷子一起,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特色商业街,入驻的22家全国知名兔餐饮店,年销售獭兔达200万只。
做强城市实力 让工业成为发展的加速器
“今年经济虽然下行趋势明显,但是公司未受到影响。”9月23日,位于仪陇县工业集中区的渝源电器公司负责人丁睿说,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地,为300余家知名品牌厂家配套。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投资上亿元建设的第二幢8000余平方米的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安装设备,预计11月投入生产。
看好仪陇的发展前景,浙江中味今年追加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二期工程,从浙江湖州总部搬来了米醋、酱油等生产线,在全县38个乡镇建立榨菜基地4.5万亩、辣椒基地2.5万亩。
曾经的仪陇,言及工业,人们总会想到一句戏言:“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锅盔,三产业打麻将。”一句民间戏言,道出了仪陇工业发展的滞后,压得仪陇人几乎抬不起头。“城市建设得再漂亮,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也是空架子。”仪陇人敏锐地意识到:一座城市要想成为“精品”,漂亮的城市仅仅是外表,项目、产业、品牌的集聚,才具有长久的支撑力、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是仪陇既定的战略目标,更是全县上下矢志不渝的追求。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仪陇县累计完成投资122.29亿元,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5.54平方公里。10年前,仪陇的工业一穷二白,如今,上市公司广州温氏集团、浙江中味食品、湖北九州通医药,以及全国500强天津华今集团,高新技术电子东阁科技、渝源电器,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豪吉集团等69家企业纷至沓来,解决就业人数5300人。今年1至7月,入园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5亿元,工业增加值14.6亿元。
9月23日,我们在仪陇县光华乡看到,一辆辆大型挖掘机呼啸着来回奔跑,建设者们发扬“白+黑”、“5+2”的精神,日夜奋战在建设工地一线。“这里寄托着仪陇工业又一次腾飞的希望和梦想。”仪陇县工业集中区一名负责人介绍说,2014年省政府将仪陇作为全省制鞋产业整体转移的首先承接地,为此,仪陇在光华乡规划了总面积达3.86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目标是打造“川东北鞋都”。截至目前,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1.8亿元投入,规划范围内用地拆迁全部完成,园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
民生为本
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每天早上6时,家住仪陇县城仁和还房小区的董大友起床后,到附近的金鱼塘公园转上半个小时,然后返回来到小区门口,打开小店“仁和小卖部”,开始了一天的营业。“这样的日子,我感到很满意。”今年刚好50岁的董大友说。
董大友是地地道道的仪陇新政人,新县城搬迁前,他一家住的是土墙房不说,全家的收入就靠他摆个卤菜摊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仪陇新县城搬迁之后,董大友家分得了两套还房,共200余平方米,还有一间60余平方米的门面。
靠着新县城搬迁,董大友的日子发生了“质”的变化。搬进还房小区后,董大友先是将自己的门面出租,每年的租金达2.9万元,随后又在自己小区门口又租了一间门面,租金为每年1万元,主要是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现在每年小卖部和门面出租的收入,有六七万元,儿女们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和和美美。”董大友感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进仁和还房小区,可见院内绿草茵茵,水泥路环绕四周,沿路是整齐的绿化树。“在土墙房里住了大半辈子,从没有想到还能够住进窗明几净的楼房,这都是托了县城搬迁的福。”同样住在仁和还房小区的居民赵大喜说,县城搬迁前,因为住的是土墙房,冬天北风呼呼吹,冻得浑身发抖;夏天烈日暴晒,室内蒸人。现在住进了楼房,安上了空调,冬暖夏凉,煮饭用天然气,家里大彩电、宽带网络样样全。
群众冷暖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仪陇县城搬迁,坚持处处将民生改善放在首位。新县城搬迁10周年,一大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仪陇新县城,医院、学校、车管所、农贸市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纷纷建成。根据统计,10年前新政镇只有1所中学、1所小学,县城搬迁10年来,建成了宏德中学、实验学校、新政中学、新政小学、滨江小学、宏德小学、离堆小学等7所中小学,还建成了新政、金太阳等10余所幼儿园。
为了让老百姓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10年时间,仪陇新县城新建成县人民医院,通过了三乙检查验收;新建的县中医院通过二甲检查验收,同时还建成了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在全县800多个村(社区)设置医疗服务站,配备有资质的医生,让老百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县城”。同时,新县城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渠道,群众上学、行路、喝水、住房、就医等具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城5000多农民变工人,他们的安居、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德”润红土,花开新政。在新的征程上,仪陇正以无往不胜的勇气策马扬鞭、高歌猛进、飞奔向前!
来自:广州大众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