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售价是1600元/平方米]
[截至6月30日,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2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销售额共计3622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2%。]
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邵翀(化名)几乎见证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历史,出生在中国西部某四线城市的邵翀从小到大经历过很多次搬家,而每一次搬家几乎都处于中国房地产历史的某个特殊时期。
“房子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高,社区的温度越来越低,对于房子的定义也越来越不一样。”邵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预言:在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大因素,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外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过去的20年里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并从中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二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了更好的住房条件。
90年代:福利分房
邵翀出生在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基本还在福利分房阶段,商品房时代还未到来。
“我们出生的时候家在当时的CBD百货大楼对面,是我妈妈单位的房子,住在2楼。家里一室一厅一厨房,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四个人住在这个房间里面。那个时候连厕所都没有,晚上还要提个便壶在房间里。家里人洗澡都要去公共厕所旁边的澡堂。”邵翀告诉记者。
从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1987年才有全国性的房价统计。198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697万平方米,总量上似乎也不少,可相对于庞大的国民总数,实在太少,只能满足几十万人的居住需求。当年的全国平均房价是408元/平方米。看起来不高,但相对于当时的居民收入,也属于不可承受之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都依靠着单位的房子,也没有人意识到原来房子还会保值增值,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都不好,这类单位的公共厕所还是很常见。
“后来回去再看那个房子发现都拆掉了,政府定义这个房子是危房,很难想象那么多人挤在这里还生活了好几年。”邵翀说。
1993年,邵翀搬到了他母亲单位自己修的房子里,从2楼搬到了4楼。
“这个房子是一室一厅,卧室里面两张床,虽然房间不大,相比之前还是好了很多。不过这个房子的厨房和厕所在过道外面,晚上上厕所还是很不方便。”邵翀说。
邵翀住的房子一层楼有3户人,而中间户的这个房子就会面临过道公用的情况,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太多人性化设计。
“那个时候最开心的是整栋楼全是妈妈单位的同事,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小伙伴可以在院子里面玩,社区的氛围非常浓厚,童年的时间过得还是非常开心的。记得2000年我搬走的时候,邻居家的弟弟还大哭大闹,现在的小孩估计都体会不到我们当年那种大院的乐趣了。”邵翀说。
1988年7月,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售价是1600元/平方米。1989年2月15日,北京首次公开出售建在黄金地段的商品房350套,每平方米最高2000元。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大开发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但随着1993年第一次房地产调控,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回调。
来自:广州大众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