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也想过做钉子户,两处房子把门一锁回上海,谁也找不到我,可工作人员一直给我讲解这个政策,户型也的确是好,所以在去上海之前,就把家搬完了。”11月3日,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区60岁的居民孙玉梅,向记者讲述了搬迁这些天的心理路程。目前,朝阳所城两街区的搬迁工作,正有序进行。
今年60岁的孙玉梅住朝阳街区顺太街19号居民楼,从1985年开始,孙玉梅就住在朝阳街,一住就是30多年,“以前啊,觉得烟台山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美啊,后来在上海常住,再回来看就发现,生态环境还是很美,但居住环境就很需要改善。”孙玉梅说,住在筒子楼,卫生条件差,异味大,交通也不是很方便。街区巷子窄车辆进来无法掉头,每次打车回家,师傅都只能在大路停靠。此外,朝阳街区冬天无法供暖,需要住户自己生活烧炉子,家家户户楼道里都堆着木头等杂物,不光乱,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孙玉梅坦言,她现在常住上海,之前知道搬迁的事后,想过做钉子户,“两处房子把门一锁回上海,谁也找不到我。”孙玉梅说,后来指挥部动迁组的负责人孙承江跟她反反复复讲解政策,给她看回迁安置房的户型图,“那个户型设计真的是很好,我觉得不错,也愿意,加上看着工作人员是真不容易,所以就决定,主动搬家了。”11月3日一大早,孙玉梅就收拾房间开始搬家,同时指挥部工作人员验收房屋后将其家中的水、电、气都停掉,这家正式搬完了。让她觉得感动的是,搬家的时候,孙承江还主动过去帮忙搬,她觉得这个搬迁的决定是做对了。
孙玉梅表示,她暂时打算要峰山水库的回迁房,等价置换42㎡左右可以换到87㎡的房子,再加点钱,想换个102㎡的。“这里改造是好事啊,以后我也可以和上海的朋友推荐烟台,推荐朋友们来烟台旅游,来看看改造后的朝阳街。”
朝阳、所城是烟台从渔寮、卫所进而发展成城市的历史象征和见证,承载着烟台独特的卫所文化、海防文化、开埠文化,是烟台的魂和根所在。今年市委、市政府斥资启动这个项目,下了很大决心,旨在保护、传承、弘扬烟台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自项目启动以来,北部滨海开发建设指挥部立足街区历史悠久、区位重要、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烟台特色,努力把这两个区片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百年精品工程。
北部滨海开发建设指挥部在考察学习上海、成都、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街区实际,经过30多轮的深入研究论证,起草制定了《朝阳所城历史街区住宅房屋协议搬迁补偿方案》、《朝阳所城历史街区非住宅房屋协议搬迁补偿方案》,9月16日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正式对外公布。
据了解,主要考虑房屋搬迁特别是历史建筑后续修缮、运营的需要,原则上以独立院落或独栋建筑为标准,将整个街区划分为667个网格,在尊重房屋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采用平等协商的方式签订《住宅房屋搬迁补偿协议》,当网格内的被搬迁人签约率和在搬迁期内的交房率均达到100%,则该网格区域内被搬迁人签订的《补偿协议》正式生效,就对网格区域内的被搬迁人进行补偿安置,如果网格区域内的签约率和搬迁期满前的交房率任一项未达到100%,则该网格区域内《补偿协议》不生效,该网格区域内的住宅房屋不实施搬迁补偿。按照这种模式,尽可能尊重民意、体现民意,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加快项目进度,尽早让两个历史街区焕发勃勃生机。
来自:大众搬家